:::

重要 管理員 - 教育新知 | 2018-08-23 | 人氣:515

《教出最聰明的孩子:向腦力強國學習教育之道》作者、美國《時代》雜誌調查記 者雷普利(Amanda Ripley),在非營利組織「EmersonCollective」網站上發文,她觀察到去年底,短短一星期內,美國就有超過400則教育類新聞,每則 新聞的採訪對象至少會有1名大人,但只有1/5的報導含有學生的意見,而這些意見,通常也不過是短短一兩句「裝飾結尾」的引言,或呼應成人已說過的話。

儘管上學的是小孩,但決定教育的一切卻是成人,在這場翻轉教育的熱浪中,與這場革命最切身的學生,卻持續在教育方向的辯論中缺席或保持沉默。根據美國非營利組織QISA對5萬8千名學生做的調查,超過半數的美國高中生,不相信自己可以對學校的決策提出意見、產生影響。

「多 數記者和政策制定者看不到與年輕人對談的價值,因為在他們心裡,學生不是專家,」即將出版《收回學習的自由》(Reclaiming Our Freedom to Learn)、年僅18歲就撼動美國教育體制的年輕人戈游(Nikhil Goyal)解讀成人對年輕人意見的「不感興趣」。

沒有學生的意見,教改是否很難成功?

如 果我們真心的問孩子,他們理想中的教育是什麼,他們又會告訴我們什麼?根據「The Met project」針對美國7個城市、3000間教室的研究顯示,只要問題設計得好,學生其實比培訓過的觀課老師更能辨識懂得教學的「好老師」。畢竟學生每 天都要到學校上課,與這些老師長期相處,不像觀課老師幾個月「空降一次」半小時後就離開;況且學生人數也比觀課老師的人數多得多。若學生的意見也能和觀課 老師的意見一併納入考量,那樣的教師評鑑或許更趨向公平、更有意義。

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(OECD)今年的公布,會定期請學生提供書面反饋的教育體制,多半來自社會較「公平」、貧窮問題相對不那麼嚴重的國家,譬 如紐西蘭、荷蘭、愛沙尼亞等國,有8成的學生在這種重視學生意見的學校就學;反觀美國,不到6成的學生就讀重視學生反饋的學校。

雷普利觀 察,雖然學生可能不像大人顧慮的那麼周全,但他們也比成人更能誠實面對自己,比起曇花一現的「快閃政策」,他們更在意的是學校、家庭、個人環環相扣、開展 的人生,而不只局限於卡住成人的那些政策和規條細節。雷普利反思,我們大人花這麼多資源和力氣在提升學生學習的注意力、學習動機,無所不用其極的使用賄絡 或懲罰的手段,又或者是砸重金在數位設備、師資培訓上,為的只是要讓學生「在意學習」。

答案會不會比我們想得還要簡單?

若 我們也把翻轉教育的難題分給學生,讓他們一起思考怎麼樣才能把學校變得更吸引人來學習?《芝加哥論壇報》(The Chicago Tribune)報導的一項大型研究或許能提供一點亮光。這項調查徵詢了74萬名美國國高中生的意見,有近半數的伊利諾州學生表示,上主要科目時老師不曾 或很少問他們具挑戰性的問題。調查中4成的學生表示很少寫到具挑戰性的試題;另外,超過半數的國高中生覺得走在校園裡、或上下學的路途是「不安全的」。顯 然「收到學習的任務不夠有挑戰」與「校園安全問題」是多數學生的學習障礙。

看見答案不難,但決策者否聽取、接受,似乎更是關鍵。

:::

萌典查詢 萌典查詢

六小時累積雨量動畫圖

雨量累積圖

衛星雲圖 衛星雲圖

雷達回波圖

:::

行動 QR Code 行動 QR Code

http%3A%2F%2Fstd.app.hlc.edu.tw%2Fmodules%2Ftadnews%2Findex.php%3Fncsn%3D1%26nsn%3D7
本站以XOOPS校園網站輕鬆架建置